在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科研范式深刻变革的大趋势下,科技知识服务机构如何生存、应对,又如何更好地相伴科学事业发展左右?
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没有标准答案。对任何一所科技知识服务机构来说,这个问题都不容易回答。
(相关资料图)
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甘当人梯 敢为人先——构建高水平科技知识服务机构之路》(以下简称《甘当人梯》)一书,从历史出发,尝试作出一份解答。
成为科学家最亲密的伙伴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曾经回忆说:“图书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
一次,邹老急着找一本国外期刊《细胞生物学进展》,但当时这本刊物尚未纳入文献中心订阅名单。中科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随后设法从其他途径找到了刊物,并帮他复印了一份,令邹老欣喜异常。
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70余年改革发展道路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从《甘为人梯》一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科技知识服务机构——文献中心的变革历程。书中不仅生动讲述了文献中心作为中科院所属科技知识服务机构,紧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步伐,不断突破发展桎梏、为科学家服务的历史,并在记录科学与创新精神赓续传承的脉络基础上,深入思考了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科技情报工作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态势的新使命。
1950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下设图书管理处(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即文献中心前身),职责为管理中国科学院图书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保障服务。
1956年7月22日,文献中心首任馆长陶孟和在《人民日报》发文提出,“图书馆要为科学家服务”的主张。自此,围绕科学家需求,跟踪科技进展,全力满足科研需要,成为中科院图书馆的神圣责任。
为了给科学家提供服务,文献中心千方百计地丰富馆藏,办公地点几易其所,研制出新中国图书分类体系代表作——《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在全国最先开展专利查询业务、复印服务……“为科学家服务”“一切为了科研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于树立了文献中心在科学家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并成为科学家最亲密的伙伴之一。
创新求变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文献中心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求变的探索。
1977年,文献中心情报研究室成立,服务战略情报、学科情报、科研成果转化情报的需求。1978年,文献中心提出并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体制,创新性地提出“两个一部分”(即图书情报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人员是科学研究人员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定位,极大促进了中科院乃至全国图书情报系统工作的开展,情报研究成为文献中心图书情报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文献中心主动求变,转变传统业务模式,借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东风,“进创新、进新馆”,组建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崭新姿态开启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参与共建中科院科技信息集成服务体系;“融入一线,嵌入过程”“常下所、长下所”,文献中心的学科馆员跨越距离障碍,把知识服务送到中科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里科学家的身边;高水平的情报研究服务成为科学家“看到大象全貌”的利器。
随着国家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对文献情报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出新的要求。
文献中心数据资源部主任钱力介绍,文献中心以数据与技术要素为双驱动,在中科院院所协同、全中心“一盘棋”的架构下,构建了分布式大数据知识资源中心体系,组建了专业化、特色化知识资源,以“中国科讯”“慧”系列智能知识服务等为代表的产品,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精准的保障与服务。
面向未来的思路
面对严峻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中国把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置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强“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以及破解“卡脖子”问题提供有效支撑,成为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情报工作要如何精准研判?
在《甘为人梯》一书中,文献中心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题”思路、步骤及目标:
思路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重点是“为国家和中科院党组的科技决策提供高质量情报支撑,为中科院研究所和全国重要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提供导航性情报服务和整体性信息保障,为国家高端学术交流和创新活力激发提供高质量互动平台”。目标是“成为中科院党组信任、科学家倚重、支撑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不可替代的高水平科技情报研究与知识服务机构”。
目前,文献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已经进行两年多,党建与业务深融互促、同频共振新局面正在成形,“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正在稳步推进、落地。
文献中心前主任徐引篪表示,恰逢其时,恰逢其势,文献中心即将迎来成立73周年的日子,《甘当人梯》一书所记录的几代图情人,以青春为笔、热忱为墨,在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镌刻出的一幕幕的生动故事,无疑成为其时、其势的生动注脚,成为激励新一代图情人,以及所有矢志于科技创新与担当的人们的参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