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积极应对地震灾害?腾讯的数字技术,今后有了用武之地。
(相关资料图)
3月14日,四川省地震局与腾讯公司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震后信息综合服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运用等展开深入合作。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双方共同探索地震灾害“最后一公里”信息化公共服务新模式——在广播电视、专用终端、局域喇叭、手机等现有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向公众发布四川省地震速报预警信息。
这将是四川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补充,可以大大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和有效性。
* 四川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久(前排左)与腾讯SSV社会应急实验室负责人滕超(前排右)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多发。
建国以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共发生过7至7.9级地震21次,8级地震1次。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是永远抹不掉的国之殇、民之痛。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索有效的预警方法:
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试图预警地震;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四川当地已经实现了提前数十秒通过广播电视、喇叭、手机等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避险疏散。
只不过,受制于地震灾害预警渠道的覆盖度有待扩展、灾后救援的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公众对地震灾害认知不全面等因素,国内地震公共服务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与四川省地震局的这次合作,正是想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除了前面提到微信也将作为地震速报预警信息的发布平台外,我们还将共同探索:
· 充分利用腾讯微信、文档、新闻、地图等产品矩阵优势,将市政“应急避难场所”等资源数字化,并与救援服务相结合,面向公众开放,推动四川震后信息综合服务的完善;
· 将四川省风险普查数据应用于公共服务的模式,为公众提供城市建筑抗震信息、市政救灾设施信息、地震科普等服务,助力常态化防震减灾宣传。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